专场:代码级效能实践 
关键词:智能化代码推荐、代码复用、程序设计模式、代码评审、研发工具  
专场出品人:高玉军  
字节跳动 基础架构 研发体系 技术负责人
陆续就职于搜狗、快手,18年加入字节跳动,负责服务端研发效能智能化体系构建相关工作(包括:全链路压测体系/AIOPS/单测智能化等),致力于学术前沿与工业界相结合探索和研究,解决传统研发流程中研发效能方面痛点、难点,为构建字节高效闭环研发效能体系提供技术支撑。
1. 测试用例自动生成的技术演进
    测试用例自动生成的背景
    学术界相关研究方向
    各类用例生成技术的优劣对比
2. 大型系统用例生成技术难点
    用例生成
    用例运行
    回归分析
    排查定位
3. 蚂蚁智能单元测试用例生成SmartUnit
    产品能力
    核心技术
    实践效果
充分的单测能更早发现代码BUG,提升研发效率,是质量保障中基础且重要的一环。
但是单测开发耗时大,运维成本高,影响研发效能。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智能化的手段来解决,通过测试用例自动生成技术实现无外力介入的情况下一键提升质量水位。
1. 了解测试用例自动生成的技术演技过程
2. 了解工业界高可用的测试用例生成技术和产品
3. 了解蚂蚁在测试用例自动生成领域的最新研究
曾在百度、阿里、蚂蚁的质量平台团队担任技术专家,负责过搜索系统、广告系统的质量保障和质量平台研发。
2020年以来,加入蚂蚁测试智能引擎团队,负责单元测试用例自动生成技术,孵化出智能单元测试用例生成产品SmartUnit。SmartUnit致力于解决单测领域下用例的自动生成、执行、汰换、管理,提升研发效能。目前,SmartUnit已在蚂蚁集团、阿里集团的多个BU中使用并取得优秀落地效果;

擅长领域:质量领域算法研究、测试用例自动生成
周海莲
蚂蚁集团 技术专家
待定
待定
蚂蚁测试用例智能生成技术架构与实践
内容大纲
听众收益
  1. 1. 认识研发效能的“心率手表”
  1. 2. 外包管理的难点
    1.  2.1 供应商评估缺少客观标准
    2. 2.2 过程管理缺失导致资源浪费
    3. 2.3 人员高流动性特点加剧管理难度
  1. 3. 如何用“心率手表”提升研发效能
    1. 3.1 “多快好省”的量化指标
    2. 3.2 异常捕捉与 MARI 方法的自动化运用
    3. 3.3 有温度的个性化人员管理
  1. 4. 借助“心率手表”打造健康组织
大多数团队会通过项目管理来提升研发效能,但在实践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麻烦。
  • - 不同团队对需求个数故事点数理解不一,缺少统一标准。是否有像“心率”一样清晰明确的量化指标?
  • - 团队成员总忘记填写任务状态,迭代回顾的统计分析也很麻烦。是否有像“心率手表”一样的自动化工具降低工作量?
  • - 数据冷冰冰,但管理需要有温度,在提效的同时还应合理避卷。能否像医生看病一样深入分析综合考量,给病人开出个性化的药方?

  • 1. 认识“代码当量”这个从深度代码分析自动获取的量化指标
  • 2. 通过实例知晓如何自动化捕捉异常并用 MARI (度量、分析、回顾、改进)方法管理提效
  • 3. 了解若干在量化和自动化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管理的实例
  • (上述实例来自真实外包管理案例,但大多数方法对非外包团队管理同样适用。)

复旦大学计算机硕士,有十余年技术架构和技术管理经验。大到微软小到 2 pizza-team,做过架构师也当过 CTO。从写漂亮的代码做优雅的架构设计,到关注工程师幸福感的技术管理,到秉持初心且依旧能应对残酷市场竞争的创业……擅长在技术理想和骨感现实间把握平衡,依据团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研发效能提升方案。
徐雁斐
思码逸 高级咨询顾问
待定
待定
借助研发数据“心率手表” 实践精细外包管理
内容大纲
听众收益
本分享会介绍一款这样的“心率手表”:通过深度代码分析得到代码当量,并对当量进行多种自动化数据分析。并且,我们还将通过若干外包管理案例,学习如何通过“心率手表”和 MARI 方法论来解决管理难题,实现量化、自动化、个性化的管理,打造“多快好省”的研发组织。
1. 审计标准及相关规则的制定
我部代码管理平台可为多个团队提供高度集成化服务,审计标准及相关规则需适应不同团队的需求,涵盖桌面、服务端、嵌入式等多个产品方向,并有独特的主线串联各个规则。

2. 代码静态结构性分析的实施
提供新颖的“去编译”分析机制,免去代码编译部署的成本,可进行精确语法分析,并独创“最优近似语法树”理论,为代码的基础类分析工作提供具有弹性的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可落实 MISRA 等知名规范体系的自动化检查。

3. 对代码动态执行的模拟与漏洞的捕捉
采用“符号执行”理论,捕捉代码动态执行时产生的问题,实现路径敏感和上下文敏感分析,在此基础上可落实 CWE 等漏洞体系的自动化分析。
如何快速有效地对多种不同产品的代码进行集中化审计与管理是当前业界的一个难题,本议题会从多个方面给出解决方案
部分可直接采用,也可启发听众
自动化、白盒测试及相关平台构建、代码质量管理

擅长领域:代码自动化分析以及自动化测试
冯刚
360 效率平台部 效率平台开发高级专家
待定
待定
自动化代码审计的技术壁垒与突破创新 
内容大纲
听众收益
todo 主要讲具体是怎么做到对标专业前端的
1. 组件如何在搭建平台里使用
    a.标准的开发组件流程
    b.加入一些低码配置
2. 编辑器使用
    a.拖拉拽
    b.配置
    c.逻辑部分
    d.低码部分
3. 产物介绍
    a.代码标准
    b.灵活的出码方式
4. 当前的一些运作模式
    a.专业搭建者模式
    b.运营、产品模式
低代码方向近年来愈发火热,原因是越来越成熟的工程基础建设与对降本提效的更高要求,于是各种低/无代码产品层出不穷,也解决了很多现实问题,然而大部分的低代码产品都是从物料到协议到产物一把包办,这样固然直接,但也却导致了一些问题:
1. 物料只能用于搭建,且开发过程跟组件开发过程基本割裂
2. 配置过程有诸多限制,经常出现平台无法支持或者需要平台来做定制开发等尴尬情况,甚至到了最后不得不想办法迁移成纯前端工程
3. 产物过于黑盒,问题无法调试,只能求助于平台方

基于以上问题触发,我们在几年前立项了一个低代码产品,希望提供这样的产品体验:
1. 物料开发与传统前端组件开发无异,可用于搭建也可用于pro code,实现最小代价的入料
2. 编辑过程对标写专业前端代码,提供最大的自由度,无论是什么样的需求都可以在编辑器内寻求适合的解决方案
3. 产物对标专业前端代码,并直接可出码构建,效果等于前端提交代码构建部署
当然,对于更垂直的场景,我们提供了中台模式,中台用户可以通过插件开发自己的编辑器,给他们的用户提供更专业的低码编辑器,比如某个产品的活动场景、某条业务线的中台等等,也就是说我们更希望建立一个生态,一个与专业研发对接的生态,在这个生态里除了搭建者,专业前端也会参与其中,贡献原料(组件、模型、工程模板等
基于这样的模式,我们在字节内部也做了一定的业务沉淀,在一些业务线中落地了「搭建组」这样的角色,专门做搭建相关的工作。
可以了解一个更好更抽象的低代码产品是如何设计、如何演化的
6年前端开发经验,专注低码/无码编辑器领域3年,目前整体负责字节搭建平台编辑器方向

擅长领域:前端架构、性能优化
李灿坤
字节跳动 开发者服务星夜低代码团队架构师
待定
待定
如何打造比肩专业前端的低码编辑器
内容大纲
听众收益
联系我们
票务联系(可以开发票): 梦媛  13520678913 (微信同号)
议题投稿: Email:Speaker@qecon.net
媒体合作: 皮皮:13516196409
商务合作: 木子:15122643988

Tips:报名成功后,会收到电子二维码,大会当天凭此现场兑换参会证;
扫码可查看往届盛况
QECon公众号